除了基本面的改善外,超跌反弹也是本轮BDI指数上涨的重要原因。
在20世纪之前,煤炭是全球消耗量最大的能源品种,在20世纪初一度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95%,但是随后原油时代到来,煤炭的能源地位一落千丈,但是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煤炭的替代作用又十分明显。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能源制裁,且力度不断增强。
整体而言,俄乌冲突导致亚太地区煤炭市场火热,供不应求局面加剧。由于世界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成倍提升,煤炭开采成本明显下降,生产条件大幅改善,主要产煤国煤炭产量大幅增长。三是燃煤电站大量建设。从煤炭的角度来看,2020年俄罗斯煤炭占欧盟煤炭总进口量的56%、美国占比17%、澳大利亚占比15%、哥伦比亚占比6%、南非占比1%、其他国家占比5%。因此可以说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煤炭贸易的新格局才刚刚拉开序幕。
但是由于煤炭体积庞大且运输成本高,贸易格局的改变整体上增加了运输距离,由此可能产生因为海运和陆运能力限制问题造成了贸易量减少。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不仅煤炭贸易出现了质的改变,贸易的煤炭种类、生产的国家以及出口方向都发生了本质变化。严格落实产能置换要求,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比例,将传统煤化工、石化化工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
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进一步限制长流程钢铁生产,大力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和氢能炼钢,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到15%以上,对电炉炼钢实施等量置换,提高电炉生产效率,加快提高钢铁企业智能化车间、无头轧制、低碳炼铁等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废钢利用比例,推广应用钢铁工业煤粉催化强化燃烧、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富含一氧化碳气体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等。加大煤矸石、煤泥、煤矿瓦斯等资源化利用的力度,推广矸石井下充填技术,支持低热值煤(煤泥、煤矸石)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锅炉的研发及应用,提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水平,建成22个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到2025年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稳步提高。《规划》提到,继续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能源和煤炭总量双控,减少和控制各行业煤炭使用量。
强化煤炭质量监管,开展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持续开展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及治理,开展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深化治理。探索编制火电、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冶金等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方案,鼓励火电、钢铁率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工作,倒逼行业升级改造。
持续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钢铁烧结烟气、焦炉烟气和高炉煤气实施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到2025年,钢铁行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逐步推广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鼓励煤-化-电-热一体化发展,加强各系统耦合集成,推进煤化工与发电、油气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间的耦合发展。控制煤炭开采甲烷排放,大力推进煤层气甲烷回收利用,提高瓦斯抽采率和抽采利用率,开展煤矿煤层气抽采利用示范项目,到2025年,力争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抽采利用率明显提高。按照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进一步淘汰电力、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的落后产能。
11月29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发布《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212025年)》大力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建设褐煤提质工艺及成套设备项目35个,实现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淘汰高耗能设备,实施用能精细化管理。探索编制火电、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冶金等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方案,鼓励火电、钢铁率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工作,倒逼行业升级改造。
加大煤矸石、煤泥、煤矿瓦斯等资源化利用的力度,推广矸石井下充填技术,支持低热值煤(煤泥、煤矸石)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锅炉的研发及应用,提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水平,建成22个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到2025年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稳步提高。控制煤炭开采甲烷排放,大力推进煤层气甲烷回收利用,提高瓦斯抽采率和抽采利用率,开展煤矿煤层气抽采利用示范项目,到2025年,力争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抽采利用率明显提高。
持续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钢铁烧结烟气、焦炉烟气和高炉煤气实施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到2025年,钢铁行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煤炭质量监管,开展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持续开展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及治理,开展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深化治理。
实施能源和煤炭总量双控,减少和控制各行业煤炭使用量。严格落实产能置换要求,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比例,将传统煤化工、石化化工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进一步限制长流程钢铁生产,大力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和氢能炼钢,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到15%以上,对电炉炼钢实施等量置换,提高电炉生产效率,加快提高钢铁企业智能化车间、无头轧制、低碳炼铁等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废钢利用比例,推广应用钢铁工业煤粉催化强化燃烧、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富含一氧化碳气体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等。11月29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发布《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212025年)》。开展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逐步推广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鼓励煤-化-电-热一体化发展,加强各系统耦合集成,推进煤化工与发电、油气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间的耦合发展。推动现有火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规划》提到,继续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按照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进一步淘汰电力、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的落后产能。
以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工业窑(炉)、供热系统、电机系统、空调系统、空压系统、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同时,综合平衡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发展状况、能源供应及消费结构、人口数量及增长状况、城镇化水平等影响因素,将煤控目标分解至各市州。
要严格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技术改造项目和生产能力核增项目,积极开发省内煤炭资源。规划指出,吉林省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比重小,偏重的产业机构是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瓶颈因素。
从耗煤重点行业来看,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工业领域煤炭消费总量趋于稳定,电力、钢铁、焦化、石化、建材、玉米深加工、供热等重点行业煤炭消费得到有效控制,行业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效果。为保障能源供应稳定,规划在减煤的同时还制定了多项基本原则:坚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相统一,坚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减污降碳路径相协同,坚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资源禀赋优势相结合,坚持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与煤炭消费替代相协调。而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是根本,化石能源使用规模的减量是关键,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是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但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就源头来说,规划提出,要从严审批煤炭新增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加速提升煤炭开发利用清洁化、绿色化水平。吉林省能源局日前发布的《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煤炭消费总量要控制在9000万吨以内。
严格治理违法违规煤矿项目建设,控制超能力生产,2025年全省煤炭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同时还要推动煤炭落后产能淘汰,运用市场化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安全无保障、资源枯竭、赋存条件差、环境污染重、长期亏损的煤矿产能有序退出,提升存量产能利用效率。
同时还存在季节性缺煤的突出问题,而且煤炭外购渠道单一且质量较低,都不利于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为此,规划明确,到2025年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要控制在9000万吨以内
要严格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技术改造项目和生产能力核增项目,积极开发省内煤炭资源。为此,规划明确,到2025年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要控制在9000万吨以内。同时,综合平衡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发展状况、能源供应及消费结构、人口数量及增长状况、城镇化水平等影响因素,将煤控目标分解至各市州。吉林省能源局日前发布的《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煤炭消费总量要控制在9000万吨以内。
而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是根本,化石能源使用规模的减量是关键,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是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但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同时还存在季节性缺煤的突出问题,而且煤炭外购渠道单一且质量较低,都不利于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严格治理违法违规煤矿项目建设,控制超能力生产,2025年全省煤炭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规划指出,吉林省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比重小,偏重的产业机构是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瓶颈因素。同时还要推动煤炭落后产能淘汰,运用市场化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安全无保障、资源枯竭、赋存条件差、环境污染重、长期亏损的煤矿产能有序退出,提升存量产能利用效率。